古人吃上一口糖有多难|新刊推荐
看完这期《糖史》,你就明白啦。
饴饧
▲ 陕西省乾县的琼锅糖,又叫“芝麻滚子”。 摄影/杨晓路
饴不仅味美,而且黏稠,非常适合造型,做成糖塑,是可供观赏的艺术品,可谓是观之若画,食之有味。
甜“蜜”一万年
▲ 将原蜜分离、过滤后得到的成品,被称为“悬崖上的软黄金”。 供图/浙江智苑文化创意
而中国历史上,蜂蜜也因为美味收获了一大批粉丝,当中有文豪,有名医,也有百姓……蜜,充满了谜之魅力。
▲ 云南普洱地区采崖蜜的情景,采蜜人不仅需要攀爬陡峭的崖壁,还要与野蜂共舞。 供图/浙江智苑文化创意
▲ 冰糖。 供图/视觉中国
▲ 供图/视觉中国
在古代,甘蔗曾是帝王、僧侣等上层人物的赏赐品和名贵食物。随着明代晚期“黄泥水淋脱色法”的出现,中国制糖技术水平大为提高。此后,中国生产的白糖不仅大量供应国内,而且出口到国外。
蔗糖曾长期作为药品流行于中国,它能治疗身心虚弱、精力不足、营养不良等诸多病症,因此被医家视为珍贵药材。
不过,随着时间的推移,糖成为寻常食物,加之过量摄入高糖的危害,也被医家所了解,糖才逐渐在医学领域脱去了神奇的外衣。
▲ 潮安后陇糖狮。糖狮用白糖浆、花生、麦芽糖等加工制成,是元宵节拜神的供品。 摄影/蔡立佳
明清时期,潮汕地区成为中国南方的四大产糖区之一,当地遍地是蔗林,村村有糖寮。潮州商人驾驶着商船,将潮糖生意做到了天津、苏杭和东南亚。由此,催生了潮州商帮。潮州商帮跟随商船的航迹,出现在大江南北和海外各地,也将潮汕文化带到了这些地方。
何谓“鸡毛换糖”?每逢冬春农闲季节,义乌人就把红糖熬制成糖饼,小商贩肩挑卖糖的担子,去外地走村串巷,用糖块换取鸡毛、旧衣破鞋、废铜烂铁,博取微薄的利润。后逐渐形成了“敲糖帮”,直至当代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。
蔗糖
▲ 日本金平糖。 供图/视觉中国
▲黑龙江省阿城糖厂厂房,静伫于田埂野草间,不复有往日的繁忙喧闹。摄影/庄文成
常规稿件 更多看点
『巴黎的东方之眼』
▲ 2011年,赛努奇博物馆馆举办了“中国艺术家在巴黎”展,展览海报三常书鸿先生为其女儿常沙娜绘制的画像。
1871年,银行家、经济学家赛努奇因为对局势心灰意冷,于是离开法国,与西奥多·杜雷开始环球旅行。他们途经日本、中国、印度尼西亚、斯里兰卡和印度等国,一路收获了 5000 件艺术品。此后,这笔财富构成了法国巴黎赛努奇博物馆馆内藏品的主要基础。
19 世纪的中国,在欧洲人眼中,除瓷器以外,中国艺术并没有引起欧洲人多大的兴趣。而赛努奇则先于欧洲艺术界一步,开始大量收集中国青铜器,这影响了赛努奇博物馆后来近百年的收藏偏好。此外,在赛努奇带回的藏品中,还包含百余幅画作。这种重视中国当代艺术的理念被历代馆长继承了下来,赛努奇博物馆逐渐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家向法国展示的重要窗口。
▲赛努奇博物馆的镇馆之宝——商代青铜器“虎食人卣”。
麒麟贡
▲长颈鹿传到西方后,也被视为珍贵的礼物。图为乔治奥·瓦萨里为佛罗伦萨的维奇奥宫绘制的穹顶壁画。 供图/TPG
招幌
招幌,即“招牌”和“幌子”的合称。幌子主要表示经营的商品类别或服务项目,是行业标识;招牌则多指店铺的名称和字号,可视作店铺标记。
比起现代方方正正、千篇一律的招牌,古时的招幌,凝聚了从业者的千般智慧、万种心思,是中国市井商贸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。招幌,是商业竞争的手段,是经营信誉的标志,更是盛世繁荣的晴雨表。
火炉
《说文解字》对“炉”的定义为:“炉,火所居也。”用以盛放燃料,让火得以长时间燃烧,从而为人提供温暖和光明,这样的容器就是炉。
从先秦到明清,长达数千年的时光里,炉与炭一直是人们过冬取暖的黄金搭档。点燃木炭,烧起炉火,让红彤彤的火苗,驱走风雪严寒,营造一个暖烘烘的温馨家园。古人拥炉而寝,围炉夜话,在炉火旁书写冬日的温暖故事。
▲ 点击上图 一键下单
关于新刊
你最期待、想看到哪部分内容?
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
我们将随机选取三位小伙伴
送上本期杂志。
中华遗产官方视频号
CHINESE HERITAGE
让美相遇 让好发生
更多精彩视频尽在这里▼
中华遗产官方店铺 | 玲琅格
CHINESE HERITAGE
想收藏《中华遗产》往期的典藏过刊吗?
点击下图▼
进入官方店铺「玲琅格」
还有更多精美图书、文创等你发现!
CHINESE HERITAGE
往期推荐
2023-01-09
2023-01-08
2023-01-06
2022-12-27